由华中科技大学周可教授牵头负责的“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新型存储系统-面向新型计算机模式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研发项目季度会9月27日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7号楼举行。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浪潮信息、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志凌海纳、复旦大学、郑州大学、中科软的所有参与方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项目进展。华中科技大学派出了刘渝、施展、王鹏和鲁凯一共四位老师参加,实验室派出了韩凯、周瑞松、袁旺、包梁、张伟明、秦一博、孟星宇7名博士共同参与了会议。
![](/__local/4/AD/73/21E1B329473A890946F7A2D858E_6F664FB7_3F1B3.jpg)
会议在早上9点准时开始,首先由周可教授简单致辞。刘渝老师和陕振主任对课题1进行汇报,之后,张杰教授团队博士和志凌海纳负责人对课题2进行汇报,之后,毛波教授对课题3进行汇报。上午的汇报就整体构架、AI大脑、动态互联和近数据计算进行了研究回顾,总结了现有工作的进展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在周可教授的主持下,各课题负责人认真聆听汇报,并根据自身课题的需求向其他课题提出需求。
![](/__local/9/5D/C0/381E278FBB36021FC0951508C85_5A0815F9_47763.jpg)
上午刘渝老师对AI大脑和动态互联方面的工作进展进行了统一汇报。对于课题1,AI大脑方面,孙膑总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指出,要关注AI大脑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例如调参和数据冷热之间的关系等。要给出具体的AI大脑的概念以及与各个AI小脑之间的关系。对于调参模块,当前文件系统尚未研制完成,且当为文件系统增加新的功能或节点接入时,需考虑可调参数增加和调参模型的扩展性问题。由于调参模型是否具有扩展性的能力且适配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能力尚不可知,建议先进行AI大脑在处理多种关联应用时的协调性的相关工作,调参模型的具体工作可以等文件系统大致完成时再进行。动态互联方面,周可教授、毛波教授和孙斌总提出了要求,他们指出,1)没有看到动态互连架构与课题二和课题三之间的关系;2)将来的动态互连架构中是否需要考虑国产的SCM;3)分布式KV不应该是课题一动态互连的架构研究的问题。
中午,所有与会人员在北大中园共进午餐。
![](/__local/3/40/A8/5673D6396F877B2E92810632397_25BDF309_40F20.jpg)
下午2点,陈志广教授和复旦大学负责人对课题4进行汇报,之后,浪潮信息负责人张立强、郑州大学王正飞老师团队博士和中科软负责人张正对课题5进行汇报。周可教授、孙斌总经理和张杰教授对各个课题中的研究点进行了细致的询问,提出了不足和未来期望,大会在一片既激烈又祥和的氛围中结束。周可教授呼吁各课题组以项目为引导加强技术合作,派驻学生到课题5所在的浪潮科技,进行实际系统下的开发,尽快从技术和数据层面建立各课题间的紧密联系,加快项目进度推进,并期待下次在厦门大学的聚首能看到实质性的进展。
各位专家在会议结束后饶有兴趣的就对方的近况互致问候,就现有研究的心得、进展和困难进行交流。晚上,大家在中园再次把酒言欢,共议未来。